2020-02-03 15:21:17 imeirongyi 31 0
施耐庵先生在叙写人物悲欢时,字里行间更是隐藏着许多的为人处世之道。比如,能撕虎裂豹的好汉武松,就一直是小小少年心中的大英雄,可是,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武二爷竟然敌不过寂寂无名的美髯公朱仝,排名屈居其后,这样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声名不显的朱仝为何能辗压武松坐上第十二把交椅?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作者在朱仝这个人物的身上,是寄予厚望的,从形象上,就圈定了朱仝的“光辉”——“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关公是忠诚与义气的化身,作者以“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来描绘朱仝,可见其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
朱仝原是富户出身,虽身为捕快都头,但为人疏财仗义,与朋友交重情重义。朱仝的出场,就是一次次地“私放”好友——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后,被官府探知身份,郓城知县便让朱仝与雷横前去捉拿。朱仝有意私纵晁盖,便让雷横去攻晁家庄前门,自己去后门埋伏。 晁盖果然从后门突围。朱仝放走晁盖,建议他去梁山泊落草,又假作失足摔伤腿,以此撇清自己。晁盖等人最终上了梁山。
宋江杀死阎婆惜后,被阎婆告到县衙。知县虽有意徇私,但又怕阎婆去州里告状,只得命朱仝与雷横去追捕宋江到案。朱仝来到宋家庄,让雷横等人守住庄门,独自进庄搜查,在佛堂的地窖中找到宋江。他非但没有抓捕宋江,还劝宋江远行避难。返回县衙后,朱仝又上下打点,终于使得宋江的案子被暂且压下。 宋江历经波折,最终也上梁山入伙。
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雷横则偷偷返回家中,带着老母连夜投奔梁山。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
看看,梁山上两任领导,都是蒙他所救,有了这样的“硬关系”,他的排名想不靠前都难
。
另外,朱仝的本意是不想靠着这些关系上山落草的,他虽然被刺配沧州,也只是想安心改造,刑满后,还回去过自己的普通日子。可是,这样的“理想”,最终也被吴用等打破——朱仝的为人是没得说的,所以,到沧州后又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知府不让他参加重体力劳动,而是让他照看自己的小儿子,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可是,盂兰盆节时,朱仝却被吴用等人算计了。当他带着知府的宝贝儿子去放生池看放河灯时,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梁山军师吴用。吴用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
朱仝上山,是受了莫大伤害与委曲的,所以,在人事安排上,适当地照顾,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关于朱仝的结局,作者也为其进行了精心安排,不似那些要么战死,要么被害的“兄弟”,江南平定后,朱仝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 他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得以善终。
难怪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朱仝:“朱仝是笃于友道人,捕道而放晁天王,捉凶身而教宋江逃脱,解犯人而释雷都头,自去认罪,真实无伪,诚哉君子。”单从这一点上看,朱仝是赚了不少加分的,所以,才能力压武松(武松的杀太重,自身也丢分不少),位列排行第十二的天满星。
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武二爷竟然敌不过寂寂无名的美髯公朱仝,排名屈居其后,这样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在施耐庵笔下所著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燕青这个角色以其独特的纹身和卓越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他的纹身不仅展示了宋代民间盛行的刺绣艺术,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人物性格解读。
梁山的发展经历了王伦、晁盖与宋江三个时代。宋江在正式成为山寨之主之前曾多次情愿让位,曾让位与呼延灼、关胜、董平与卢俊义四人。须知,此时的宋江尚不是梁山正式的山寨之主
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和燕青的关系被明确描述为主仆关系,同时也有深厚的个人情感纽带。原文并未直接提及他们是父子或义子关系,但通过情节发展可以发现他们的关系远超一般的主仆关系。
在《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中作为核心人物,宋江在其正式成为山寨之主之前,曾多次做出令人瞩目的让位之举,向呼延灼、关胜、董平和卢俊义四人表示愿将梁山大位拱手相让。然而,这样的举动并非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充满了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与权谋智慧。
金毛犬段景住在《水浒传》中被作者施耐庵安排为梁山108将中排名最后一位,这一设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吴用等人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夺取生辰纲的故事。
在梁山好汉排座次的时候,其地位要高过李逵,而且以前还是晁盖的手下,武不如武松,智不及吴用,宋江却非常看重他,他就是前朝遗老刘唐。
原是晁天王的心腹,晁盖死后,便效力于宋江。梁山上众头领排名,那刘唐地位不低,排在宋江得意爱将李逵前面。那么刘唐为何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对于善猜忌的宋江来说,刘唐为何历经两朝不倒?